主办:新华通讯社河南分社
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免费邮箱: 用户 密码  注册新用户
  河南频道  | 河南新闻 | 政府在线 | 市场经济 | 专题报道 | 摄影中心| 企业之窗 | 旅游天地 | 科教医疗 | 河南特产 |  现场直播
 

建筑市场"水"有多深

行贿索贿渐成风潮 国有资产流入私囊

业主"三座大山" 企业不堪重负

建筑队伍急剧膨胀 "僧多粥少"冲击市场

行业管理政出多门

行业垄断明显 地方保护严重

管住承发包双方是建筑治乱的重点

管住业主,就管住了招投标的"牛鼻子"-

提高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体制不顺的"老大难"不应再作难

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建筑市场"水"有多深

                             
                  行业垄断明显  地方保护严重

                        ----
来自全国建筑市场的调查报告(之五)
   
新华网河南频道专电(新华网记者  顾立林  鲍盛华) 对建筑领域的行业垄断,业内人士意见颇多。浙江省计委一位部门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了一件事,浙江省政府与铁道部共同出资兴建一条铁路工程,但铁路部门不让地方一家建筑企业介入。省里急了,说我们投资占了一半,连我们的建筑单位都不让进,这怎么能行。铁路部门见状,说你来投标吧。结果一投标,很快就被淘汰出局了,不管有没有实力。人们感慨,铁路工程象铁桶似的围墙,谁无打不进去。

据介绍,行业垄断在电力、交通等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浙江省建设厅建筑业处副处长傅建伦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建筑企业在建设主管部门申领了资质后,如同出国拿到了护照,但能不能进入水利、交通、铁路等行业施工,还需要他们行政主管部门的颁发许可证,也就是能不能出国,还需要所到国的签证。实际上是国家的政策客观上支持这些部门搞垄断。

河南建设部门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出台的法律,往往是专业部门起草,专业部门解释,屁股指挥脑袋。本来是代表国家利益、全民利益的法律,却成了部门的法律,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律化等现象妨碍了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

地方保护也是五花八门。陕西省建设部门2000年就本省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作了一个专题调查,调查发现,外省大都采取了行政、经济等措施,加大对本省企业的保护,防止外省企业的正常流入。例如,广东省规定严格控制省外企业进粤承包工程数量,原则上不允许新的外企进入;上海市规定凡经批准进沪施工的企业,要向市建管办缴纳管理费外,同时还按承包工程造价征收2%左右的调节金。上海地税局对进沪的外地施工企业,按工程换票额的1%征收个人所得税;甘肃和青海两省分别向进甘进青队伍按建筑安装工作量1.2%征收管理费等。

记者采访发现,陕西、浙江等分别规定,在企业投标的评分中,凡获本地建设项目“长安杯”、“钱塘杯”等奖项的企业加分,有的加到8分,这在招投标中差距以零点几分计算的背景下,本地企业的优势十分明显。(完)  

 (下一页   上一页  )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河南分社举报信箱:henan@xinhua.org


  总编室电话: 0371-5582029 主编电话: 0371-5582130 技术值班电话: 0371-5582171
  新闻热线: 0371-5582030 传 真: 0371-5582129 传 真: 0371-55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