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风采 新闻动态 企业风采 经济建设 城乡风貌 林州概况 林州旅游 投资环境 办事指南
 
农业
工业
城建
 
 
 
  林州市大力实施"环境创一流"战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多措并举,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在太行山麓、红旗渠畔培育出了滋生发展的肥田沃土,"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生产力"已成全市上下共同行动。2002年,林州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先进单位"称号。

  作风正,事业兴--好的作风是优化发展环境的持久保障

  2001年11月30日,林州市召开1500人参加的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典型案件通报大会,十多名违反治化规定的干部受到了公开处理。这一举动,使广大干部受到强烈震撼:谁为环境抹黑,谁必受到惩处。

  以此为契机,林州市硬起手腕,多管齐下,狠抓了干部作风转变。

  林州市在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林州实际,先后开展了"红旗渠调查手里行"、"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学习谷文昌精神"、"万名党员干部联万户"等活动,一次次对照红旗渠精神找差距,一次次深入基层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得到扎实整改。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行风评议活动,规范干部行为。林州市每半年组织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对执收执罚部门、经济带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开展一次大规模行风评议活动;在全市老干部、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了120名特约监察员随时监督……评议结果最后向社会公开,排到位次,起到了很好的表先励后作用。

  针对部分干部存在推倭扯皮、"四乱"等行为,林州市组织专人先后开展了治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账户、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活动,同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了纠风投诉中心、举报电话"12358"、书记市长热线"6812345"及行政效能监察中心。通过以上措施,多起"四乱"行为得到了及时查处和纠正。

  "风正好扬帆",林州市坚持不憾地抓干部作风建设,为林州发展营造出了坚实的人和环境,"作风就是事业,作风就是前途"已成为林州广大干部的坚定信念。

  重服务,来实效--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

  今年元月8日,林州市投资400万元,高标准建设的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面积3700平方米,设有59个窗口,涉及34个单位、474项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实现了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半年来,该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2万件,承诺时限内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以上。

  这是林州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林州市已将67个部门的142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取消。在精简审批的同时,林州市开展了一系列保护企业活动:实行检查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对企业各种检查;实行行政事业性收集中收费制,解决了多头收费问题;建立政法机关传唤法人代表事先通报制度,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对全市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市直各单位不断强化服务,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同时,推出了多项服务措施:工商局实施红盾帮扶工程,深入企业帮助他们进行注册登记,目前已注册2400多户;质监局推出了"243"活动,主动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才,完美质量监管制度……林州市各有领导更是站在服务民展第一线。林州市四大班子分包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各级各部门也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他们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出了上下合力、齐抓共管,明争暗赛、争创一流的工作局面。抓稳定,保公平--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是优化发展环境的核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离不开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林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放宽市场准人,拓宽融资渠道,在土地、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科技创新、增幅较快企业给予重奖……种种措施,极大调动了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

  针对企业周围存在的欺行霸市、寻衅滋事、盗窃哄抢、强买强卖等危害企业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林州市2001年组建了经济特警110,全天候接警,为企业"保驾护航"。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破获涉企案件17起,逮捕7人,净化了企业周边环境。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上,大力推行了政府采购制,仅去年就为财政节省资金280万元;深化建设工程投标制度,并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廉政监督。同时,林州市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今年上半年,共侦破各类经济案件37起,涉案金额2950余万元。环境的持续优化,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截至2002年,林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0.7亿元,较上年增长9.3%;按可比价格计算,较1997年增长35.5%,年均增长6.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1997年增长29.3%,年均增长5.3%。

     
Copyright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举报信箱:xhsjbxx@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