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分析
----林州地处承东启西的中西部结合部位,晋、冀、豫交汇处,市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与京广、京九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相连接,京广铁路支线安(阳)林(州)铁路直达腹地。西部紧靠山西能源大省,且有省际干线公路连接,周边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林州所在的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省会郑州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心“西移北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林州必将是“东引西进”受益的最直接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联动功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潜力。
----(2)产业优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依托建筑业营造的资金、人才、信息、市场优〖LM〗势,在原有工业生产基础上,工业、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产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目前,全市形成规模限额(年产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企业115个,固定资产达66亿,全市年工业总值78.7亿,其中轻工业产值31.5亿,重工业产值47.2亿。形成了机械铸造、建筑建材、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玻璃制品、酿酒食品等几大系列。农、林、牧正朝着产业化和工业化推进,其中苹果、山楂、核桃、板栗、柿子已由原来的资源型向深加工转化,香菇、蘑菇、双孢菇等食用菌已形成产业规模,鸡蛋、活猪、肉牛、肉兔是我省供港鲜活商口的重要基地。
----(3)功能优势分析
林州市经过“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个阶段的艰苦创业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制、体制不断创新,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各种功能不断完善,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强的优势。
----A、城市化功能
----近几年来,林州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起了“六纵十横”的城市框架,水、电、气、通讯、市政等保障有力,城市绿化达到25%的绿地覆盖率。在生活保障方面,高档住宅楼、高档别墅区处处可见,多所星级宾馆和旅游涉外饭店可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优质服务;教育方面,市区有大学1所,高中7所(普高4所,职业类学校3所),初中8所,小学11所,幼儿园35所,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可择校就读,拥有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等,逐步形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
----B、体制创新功能
----林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运行,运转机制高效,部门服务优质,监督机制健全,从项目立项审批、工商税务登记到项目竣工验收,实行限时办理,市政府建立有一个窗口对外的一条龙服务中心,重大项目建立有联席办公制度,外地客商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随时为每位投资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C、支撑服务功能
----林州市建立健全了支撑服务体系和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各职能部门诸如外经贸、计划、外事、旅游、工商、税务、金融、财政、土地、城建等均建立了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度,以及对重点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成立了“经济特警110”,从而为企业走向市场,按市场机制运行,解除了后顾之忧。
----D、人才驱动功能
林州市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在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外地人才力度,制 定了引进外地人才优惠政策,建立了科技人员奖励基金及政府津贴,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采取调动、兼职、聘请顾问、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等形式,大力引进中高级人才,鼓励各单位利用短期服务、技术入股、临时指导等方式引进外地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政策优势分析
----林州市是河南省十八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又是河南省25个城市化重点扶持县(市)之一,被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中西部合作示范区,享受中央及省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为吸引国内外客商来林投资兴业,加快林州经济发展步伐,林州市在税收、土地出让、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同时,依照国际惯例进行管理,按市场规律办事,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不干预,由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为企业的产前、产后、产中提供全程服务。
----(5)现有人力资源分析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现有人员18800余人,企业单位具备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52人,中级技术职称5830人,助工级技术员13600人,专业涉及医药、化工、冶金、机械、教育、文化、农林等各个方面。全市每年接受大中专毕业生880人,各级各类培训每年达12000余人,拥有乡(
镇)管农村拨尖人才1063人,林州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84名,安阳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68名,省级农村乡土技术人才1名。 据统计,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年龄构成中,20及20岁以下的占3%,21—35的占48%,36—50岁的占36%,51岁以上的占13%。从年龄分配情况看,是中间大两头小,职工年龄构成属于年富力强型。
----(6)其他优势
----闻名全球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目前年接待游人120多万人次;位于太行山林虑风景区内的国家体委高空滑翔训练基地,常年对外开放,在九月份,每两年一次国际滑翔赛定期在林州举行;太行大峡谷自然风光独特,不仅吸引了大批书画爱好者常年在此写生作画,还吸引了众多游人到此观光旅游。
----2、弱势分析
----(1)与沿海相比,林州地处内陆,开放晚,起步迟,市场经济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同时,
对外的影响较小,尚未形成外商投资群体。截至目前,实际外商投资企业仅有10家。
----(2)林州市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为28.7%,人均GDP仅4765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仅为20%。
----(3)林州市经济总量小,支柱企业少,产值超千万的企业仅106家。
----(4)〖JP3〗产业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产业链有待延伸,产品附加值低。
----(5)技术相对落后,人才匮乏。
----3、机会分析
----(1)扩大内需带来的机遇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内需质量,推动内需增长,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按照国家城市化规划,到2020年,城镇人口将增加2.6亿,平均每年增加城市人口约0.8个百分点,2001年度林州市被河南省确定为率先城镇化县(市)之一,这必将促使城乡人口二元结构的迅速转变,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过渡,带来住宅建设、旅游、耐用消费品等消费的持续发展,极大地拓深市场空间。由此形成的基本生活用品、耐用消费品、建筑材料和教育、保险等消费需求,可望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旺盛时期。林州市工业基础雄厚,乡镇企业发展强劲,而且农副产品,建筑原材料等自然材资源丰富,在有效内需的刺激下,必将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投资合作空间。
----(2)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国内跨地区兼并收购,鼓励外商以多种形式投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林州市因企制宜,加大技改力度,选准自己的突破口,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为外来投资者进行参股、控股、收购、合资、合作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一部分不适
应在沿海地区发展的项目和沿海地区对外扩张项目,向中西部渗透,林州是理想的选择。
----(3)中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西移北进”,已经出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推进的两大发展浪潮,目前,新一轮投资开发热中,外资已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据有关专家、学者预测,在我国未来15年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将可能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个经济高速增长区。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林州市处于沿海高经济梯度与西部低经济梯度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最直接的地区,又是大规模开发西部地区的前沿。感受潮流,顺势而动,有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寻求与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豫沪合作、豫粤合作正蓬勃兴起。
----(4)加入WTO带来的新机遇
----2001年底我国已顺利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为适应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已做了修改修订,法律制度将更加规范健全,政府体制、政企关系也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同时,我国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可取得稳定的、多边的优惠待遇,可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打破贸易壁垒,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使资源达
到合理的配置。总之,入世后,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宏观投资环境,不仅为外商提供了更多 的发展机遇,而且增强了外商的投资信心。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林州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区,光、热、水、肥等自然条件适合绝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水平比较发达(2001年林州市的农业发展水平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农业七大支柱产业——粮、棉、油、果、菜、食用菌和养殖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具有一定的挖掘潜力。林州及周边地区劳动力人口数量大,密度高,成本低廉,而农业正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竞争力必将大大加强,同时国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技术与资金的加速引进,也一定会为林州农业生产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总之,入世以来,时不我待,林州市委市政府抓住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及中西部
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出了“工业创强市,城建创精品,旅游创名牌 ,环境创一流”的四大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的“走出去,引进来”和省政府“东引西进”上下大力气,谋求发展,同时积极开展豫沪合作、豫粤合作。为进一步加大“东引”力度,省政府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豫沪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豫政(2000)2号)文件,鼓励沿海地区资金技术向河南转移。这一系列政策、行动的实施,为林州市的发展壮大带来了空前机遇。
----4、威胁因素
----中国大陆目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基本上不存在威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