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道家眼中的“气”,不同于一般的气,它是一种气场。全国道协会长任法融认为,《道德经》中 讲的“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一”就是元气,由元气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合生出中和气,中和之气生出天地万物。道教中的“气”不是一般的气,为此,道教专门发明了“ 炁”字,以示同一般“气”的区别。(字典中说“炁” 同“气”)老子是这种“炁”的发现者,紫气是指老子发现的祥瑞之气。函谷关令尹喜就发现了有一股紫气正从东而来,所以早早地就在函谷关等着老子。 老子是“炁”的发现者,鹿邑是“炁”的发祥地,紫气东来,就是紫炁从鹿邑而来。
鹿邑人民为了纪念老子,为纪念给鹿邑百姓带来祥瑞之气的老子,就在县城西关他同家乡告别的地方修建了这座紫炁园。
特色美食




明道宫坐落在升仙台前,原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到了唐时,以升仙台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 明道宫,可惜毁于战火之中,的宫殿大都为现代所建,各殿匾额是以以前的蓝本复制的。 明道宫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相传,陈抟的出生很有戏剧性和神奇色彩,不知是谁人所生,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人称“哑孩儿”。一天,他在涡水边游戏,遇到一个青衣妇人,自称“毛女”。“毛女”将陈传抱到附近的隐山之中(今鹿邑尚有隐山遗址),中,喂了几口琼浆玉液(一说乳汁),陈传从此开了心窍,开口说话。“毛女”又将一本书投入他的怀内,并赠诗一首:“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 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陈抟回到家中,突然念出这四句诗来,养父母大吃一惊,忙问他从哪听来的,陈抟说是“毛女”所教,并取出书来,原来是本《周易》。 从此,陈抟细心研读,手不释卷。
由于通晓了八卦大意,此后,陈抟无书不看,飘飘然有出世之志。陈抟18岁那年,养父母双亡, 陈抟遂抛散家财,隐匿山中。

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年)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称紫极宫。武后武则天于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俗称后宫,其规模相当宏大。唐玄宗李隆基曾两度亲谒老子庙,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又亲手为五千言《道德经》作注,刻石立于太清宫,该碑至今犹存,和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碑刻一起,于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一代,皇室常驻五百军士镇守太清宫。

公元195年,曹操平定兖州后,兵临陈地武平,并于次年春迫降陈国国相袁嗣(袁术部下)。同时,曹操派出得力大将曹洪西迎流落在安邑的汉献帝,并迁都许昌。于是,大厦将倾的东汉王朝有了栖身之所。为此,汉献帝册封具有拥戴之功的曹操为武平侯、大将军。而武平侯的封地都城就是这里。当时,武平封国包括阳夏(今太康县)、柘(今柘城县)、苦县(今鹿邑东部)、武平县(今鹿邑西部)四县,食邑四万户。
此后,胸怀一统江山壮志的曹操,在众多谋臣良将的辅佐下,开始了南征北讨,很快削平群雄(擒吕布,破袁绍,灭袁术,击刘表),占据了黄河南北的大部分中原地区。此时,汉献帝加封曹操为汉朝丞相,一时间,曹操威焰日炽,实际上掌握了汉朝的中央政权。而曹操下一步的锋芒所向,便是孙权和刘备。

永安寺传法正宗殿,还有个令人难解之谜。也许有说说的必要。那就是殿顶覆盖的黄琉璃瓦。这在封建社会是帝王的专利,这里却堂而皇之地存在,不是一大忌讳?不是僭越?当时的建寺者高氏父子是如何想的呢?身为朝臣,难道不知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吗?由於缺乏可靠的史志记载,至今仍为一谜。当地人传说高定原想造反,意欲将此殿作为宫殿。後朝廷派人调查,便改作寺院了。实为权宜之计。此说似乎不能成立。一是高定建殿时,元朝已进入中期,国势稳定;二是高定性情温厚,淡泊名利 永安寺 永安寺(11张) ,喜宁静生活。如佛经所言∶「有求皆苦,无求乃乐。」高定在仕途峰巅时急流勇退,已充分说明他超然物外的个性。岂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也许,还是清代《浑源州志》说得妙∶永安寺用黄瓦不合制度,但殿上又设置皇帝万岁之牌位,文武官员在此朝贺,用黄也合适..。因此,永安寺才安然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