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阳地理
1、地理位置
位于登封市最西部,东临登封市君召乡,西依伊川县江左乡,南接汝州市下店乡,北毗偃师市大口乡,地处四市(县)通衢的交通要道,是登封三大集镇之一。位于坐标北纬34。25,东经112。45,距市区37公里,疆界东起郭家洼,西至张庄村6公里,北抵紫云山后的界牌,南至马岭山的青石岭约15公里,区划面积96平方公里,共辖2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11525户,汉回两个民族,共计48743
口人,除荒山、河域外,可耕地41747亩。
2、交通:豫03公路、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正在兴建,预计 2005年5月1日完工)和登封铁路横贯穿东西,颍(阳)偃(师)公路和颍(阳)汝(州)公路纵贯南北,将颍阳融入大的交通格局之中。我镇又连续投资470万元,对颍阳大道、市场大道及其他镇区主干道进行了扩宽改造,并以镇区为中心向各村辐射铺设柏油路43.IKm,构建了四通八达的镇村公路网络,使全镇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3、山脉:全乡境内南有马铃山,北有紫云山,都为东西走向。
南部的马铃山,海拔799.5米;青石岭海拔672米,均系伏牛山主脉中的箕山、熊耳山山脉。
北部诸山,属嵩山山脉,统称紫云山。当地具体叫法有:①八风山,又叫西风门山,还称石门,海拔986.3米。②紫云山,又名小方山,俗叫鞍坡山,海拔1318.7米(当地称石堂山人)。③小槐树山,当地称东风门山,海拔高度为1055米。
4、地貌:两山夹一川,南北高,中间低。
南北山顶有少量平坦地,沿山住下是丘陵,似阶梯分布。中间有几个小平原,许多沟壑,自然把田地划成多个网格形状。
5、河流;较大的河流有两条,-一条是狂河,全长52华里。发源于大苦山南麓陈家门北,经君召乡的王庄村正西入境,东西流向。出境偏西南入伊川县,属伊洛支流。
另一条叫倚箔河,全长20余华里。发源于紫云山南麓,流经颍阳、安寨等村,于郭寨村西注入狂河。两河终归黄河。
颍 阳 历 史
颍阳历史悠久。夏初为纶国,历代构设邑县、重镇。建国后这里一直设镇、区、乡级权力机构。据史资记载,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高僧名道、文人学士、骚人游客到此视察观光,隐居传教,著书讲学,写诗作歌,并留有诗篇巨著,名纪珍物。夏少康为光复夏室在此养兵蓄锐四十年;汉章帝刘建初八年,亲临视察停留数天;三国时关羽喂赤兔马留有大瓦槽;北魏时建有玄都观。1964年出土的两枚魏时铜玺,还有魏时石像浮雕等至今犹存;唐刑和璞在紫云洞隐居算心、施展法术,并著有《颍阳书》三篇。名道许真人在紫云洞修身养性数载;宋宰相欧阳修、名人许昌龄、倚箔山僧对龙诵《法华经》都在紫云洞。马纯所记的《倚箔山录》上说,徽宗末年,有一姓张的道人在紫云洞前建有茅舍住数年,还有玄都观里的欧阳修诗碑,颍阳镇里的颍谷书院、崇法寺、宝林寺(县文物保护单位16处)民国十五年(
1926年)的蒋冯之战;民国十六年( 1927年)为蔡卫团之战;1938年在颍阳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1944年消灭日伪便衣队战斗;同年皮、徐支队为开辟登封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打击日军的砍尾巴战斗;尔后为组织抗日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政权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和军事活动均在此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