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传承,靠口口相传、言传身教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今年64岁的陈照森,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已经从事太极拳教学49年了,也是一位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 。他的儿子陈志伟也受其影响,致力于太极拳的教学与传播。当太极拳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来,他们说,把老祖宗的东西传下去,就是最好的传承。
精彩观点
1
陈照森

太极拳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太极拳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太极拳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http://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222/61ba56419f6f4c40953a57359a71a1d4.mp4
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应该是从我祖陈卜说起,明洪武年间陈卜迁到现在的陈家沟,当时叫常阳村,他会拳术也教武术,传到第九世明末陈王廷时,晚年告老还乡,他逐渐把这些拳术结合中医经络学、道家等,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创造了一个拳种,命名为太极拳。自陈王廷命名和创造太极拳之后,就代代相传。最开始不外传,直到陈长兴这代,河北永年县的杨露禅对太极拳感兴趣,下决心到陈家沟学拳,当时他利用做工的闲暇时间练拳,现存的有杨露禅学拳处。后来相传陈家沟有三大拳社,一个东南拳社就是现在的杨露禅学拳处;一个东北拳社;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家现在的地方称为西北拳社,实际数到我这就是第五代。
我从小就开始练拳,长辈们告诉我们的就是太极拳所有人都可以练。民间流传着“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等等俗语。多年前,我就一直承担陈家沟小学的太极拳培养工作,太极拳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承包陈家沟小学的太极拳教学活动。在陈家沟,你可以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还在练太极拳,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习惯,就丢不掉了。
1
陈照森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柔,柔到极致;刚,也要刚到极致。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柔,柔到极致;刚,也要刚到极致。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柔,柔到极致;刚,也要刚到极致。
http://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222/d512e2a490ad4933adf2352d1daa4758.mp4
应该说陈王廷创造太极拳的特点。第一,它结合了中医经络学和道家的吐纳导引术,也就是依据太极的阴阳子理,吸取了各家拳术精华。从前的太极主要是以看守门户、防身自卫用的,前提是要有强健的体魄,才有好的功夫,这就是陈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让自身强健。
太极功夫,一个是吐纳功,再者在吐纳功的基础上,应该先做到什么呢?那就是阴和阳的关系,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同时它对禅思静也有很深的要求。所以说我们在练习时它的特点就是柔,柔到极致;刚,也要刚到极致。另外,还有螺旋缠丝以及养生的秘诀,好比一棵大树要想长得粗壮,必须是元气十足,才能枝繁叶茂。也可以说练太极拳的最大特点,也就是练内气、炼精气。
2
陈志伟

太极拳练习要从娃娃抓起,植入太极拳的基因,才能够传播好、传承好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要从娃娃抓起,植入太极拳的基因,才能够传播好、传承好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要从娃娃抓起,植入太极拳的基因,才能够传播好、传承好太极拳。
http://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222/1bd518144af24460966532b1fb0f0a80.mp4
在陈家沟,太极拳都是从小就开始练,我们家也算世代传承,我上学的时候也在练。08年大学毕业后,是家里需要也是自己的爱好,就回到陈家沟辅佐我父亲,从事太极拳的教学,跟着父亲到全国各地开展太极拳的教学和传承普及工作。
我们现在的学校是从05年开始的,父亲从79年开始在陈家沟第一所正规的太极拳学校,从事太极拳教学。00年以后,父亲从陈家沟太极学校出来,05年创办了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教他们练拳。刚开始,规模很小,只有几个人,慢慢地伴随着太极拳的发展以及开展太极拳的推广工作,多年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太极拳爱好者的支持。现在我们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太极拳分校,学生们在各地也从事着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让不能到陈家沟的人,在家门口就能够学到原汁原味的太极拳。
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传播。太极拳练习要从娃娃抓起,植入太极拳的基因,才能够更好地传播好、传承好太极拳。
陈照森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陈志伟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