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这里香山与龙门山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
汉以后则以"龙门"和"伊阙"并称。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历时400余年雕凿不绝。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龛的群像雕造,气势雄伟,雕琢精, 表现了古代艺术大师的卓绝技艺。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 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
则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珍品。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