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位置:新华网—>河南频道—>旅游                         

白马寺

    位于洛阳东郊12公里处,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相传东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位金人在宫殿上空盘旋,通人傅毅解释说此金人即为西方的佛。明帝遂遣使赴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力邀其赴中国讲经。永平十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翌年建寺,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劳,故取名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建成之后,又经宋、元、明各朝重修,才形成今日的规模和布局。

    如今的白马寺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其中大雄殿是阖寺规模最为宏伟、景象最为富丽的大殿。殿内所存的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像都是元代作品,造型逼真,形态各异,是佛教艺术的珍品。白马寺中还保存着自唐以来的历代碑碣40余座,以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最为珍贵。
    在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有一座齐云塔。初为五代后唐李存勖所建的木塔,后被烧毁。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在原址重建一座方形砖塔,共十三层,高约54米,即今之齐云塔。该塔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古建筑之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86-371-5582171
广告: 86-371-5582171  5582130
CopyRight:HENAN 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社河南网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