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河南淅川脱贫攻坚见闻

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河南淅川脱贫攻坚见闻
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河南淅川脱贫攻坚见闻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气温回升,杏李树冒出了毛茸茸的嫩芽。村民刘根太哼着小曲,手握电动剪刀,动作娴熟麻利,为杏李树剪去多余的枝杈。

    人勤地不懒。刘根太曾经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老城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流转荒坡种植杏李,在2017年摘掉了贫困帽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8)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老城镇秧田村,杏李树冒出嫩芽(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5)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老城镇马沟村,村民在修剪杏李树枝杈(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6)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这是2月18日拍摄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老城镇马沟村杏李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老城镇像淅川众多乡镇一样,大力发展林果业,杏李种植达3万亩。眼下正是果树剪枝的关键时期,修剪到位才能保障稳产高产。

    “这几年政府教了我剪枝、杀菌的技术,技术到位了,品相好、质量高的果子不愁卖。”大年初一,刘根太和妻子就开始忙碌,他们对果园的前景信心满满。

    淅川县大石桥镇横沟村位于伏牛山区的凤凰山下。过去,村民分散在山沟中,住土坯房,吃空山水。2014年,横沟村成立了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毛竹等林果种植。村民郑学文放弃了在南阳小吃店的工作,来到合作社务工。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水泥路修进了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生态美景走进大众的视野。

    思路决定出路。在返乡能人的带领下,横山村搞起了乡村旅游。在外闯荡过的郑学文成了旅游公司“大管家”,开拖拉机、修枝种花、当导游,干啥活都是好把式。

    郑学文还利用产业奖补资金散养了2600只土鸡,在游客中心旁开了个小卖部,售卖土鸡蛋、山野菜等特产,年均增收1万余元。打工回来的年轻小伙儿说老郑是“咸鱼翻身”。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2)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老城镇秧田村,刘根太在修剪杏李树枝杈(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4)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李荣龙为自己嫁接的月季修剪枝条(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7)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镇横沟村,郑学文在收集土鸡蛋(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横沟村再次“与世隔绝”。游客进不来,特产没人买,郑学文家500多斤土鸡蛋堆在了堂屋里,眼瞅着就要变质。

    农时不等人,不能坐以待毙。郑学文一边联系鸡蛋的销路,一边准备带领村民种花植树,为桃树、杏树剪枝。“过不多久,这里就山花遍地,游客总会来的。”

    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与湖北丹江口市毗邻。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柴沟村与香花镇直接连通的陆路被淹没,成了镇里的“飞地”。

    大年初二,村民李荣龙便开始为20亩庄稼地锄草。李荣龙的孩子多,妻子智力残疾,家庭负担重。“修路搬大石头,生态园里栽树,只要有钱赚,啥活俺都能干。”

    两省交界处乡镇“犬牙交错”,防控卡点多,出行成了一道难题,李荣龙为购买化肥农药犯起了愁。得知他的需求,驻村干部郭金鹏随即在微信工作群中列出了清单,协调人员购买农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一口气,俺就出一份力,不能给国家添太多负担。跟牛拽车上坡儿一样,脱贫奔小康的劲头不能松。”说话间,李荣龙来到刚住进的异地搬迁扶贫“小洋楼”前,为自己嫁接的月季修剪起了枝条。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3)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镇横沟村,郑学文介绍新旧房屋的对比照片(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1)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这是2月22日拍摄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镇横沟村村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9)拽车上坡劲儿不能松——豫西南贫困群众走访见闻

    这是2月23日拍摄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村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作为一个刚刚脱贫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守着“大水缸”,淅川县杏李、石榴、香菇等生态产业迅速壮大,全县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也有了依托。

    目前,淅川县已组织2.6万名贫困劳动力投入春季农业生产。“我们引导贫困群众抢抓农时锄草、施肥、剪枝,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确保他们脱贫路上不返贫、不掉队。”淅川县扶贫办主任周保全表示。(完)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