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后泛指文人雅集活动。这一场景之所以能穿越千年,至今被津津乐道,那是因为在曲水流觞处,能让我们停下奔波的双脚,让疲惫的心找到安放处。如此惬意的状态可能只是惊鸿一瞥,但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却并不容易邂逅。
但生活总会有惊喜在等着你。
国庆长假,应文朋书友之约,在一处“躺在黄河臂弯里”的陶瓷艺术馆里,让我找到了这种难得的感觉。
陶艺馆位于郑州东北角黄岗庙村,门楣上挂着由知名书法家史宝银题写的“郑州官窑陶瓷裂变釉艺术馆”的匾额。
小院不算大,但翠竹摇曳、花木扶疏。就在几天前,一场由省内书画名家陶瓷笔会、郑州官窑陶瓷裂变釉艺术馆揭牌仪式暨“史宝银书法小品展”组成的艺术盛宴,把这个陶艺馆推到了聚光灯下。
展室并不大,但抬眼望,满目皆为或遒劲,或静穆,或圆融,或厚重……各种如锥画沙、如泣如诉,若春蚕吐丝般的线条,黄河水般地向我涌来。让人若入幻境的“澜涛”,是定格在墙壁上一件件大篆书法小品:均为不带框的简装,没任何纹饰,其大道至简的装裱风格和粉墙融为一体。
“国泰民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在这些金句及引用的古代典籍创作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执政为民的决心、心系苍生的期盼、语重心长的鼓励,可谓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无论远观还是近察,宝银先生的书法作品处处透露着匠心,字体布局疏密有致,有的密不透风,有的疏可走马,而落款亦不拘一格,或在眉眼之间,或偏居一隅,但无论如何安置,总能让人观之舒服、妥帖。难怪中国书法家协会原理事、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省书协原名誉主席周俊杰现场观展后认为,史宝银书法小品展整体很好。展出的书法作品有古意,尤其让人赞叹的是作品的正文和落款特别协调。
室外花架下,觥筹交错间,众文友把酒品书论瓷,心中甚快!有朋曰,“我觉得宝银的书法展,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筹备时间短,三四天时间应邀筹办一场个人书展,极为罕见,本人闻所未闻;二是作品质量高,一个新闻人,在勤奋工作之余,牺牲休息时间,短短六七年,竟然拿出这么多让多位书法大家交口称赞的作品,这也很难得,三是展出效果这么好,一个在偏远之地的个人书展,竟然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品评,这也算是一奇。”
苏轼曾说:“江山风物,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而《幽梦影》曰:“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天下之乐,孰大于是?”今日之行,品书读瓷,得闲情雅趣……可谓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