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雷锋店”首推“雷锋档案”,让善行有“存折”-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4/16 14:33:38
来源:郑州日报

郑州“雷锋店”首推“雷锋档案”,让善行有“存折”

字体:

  近日,在郑州兴华南街,一家坚持“天天学雷锋”达28年的谷神舒适家店再次推出创新举措,通过建立“雷锋档案”,将“好人存折”理念引入公益实践,为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注入鲜活诠释。  

  

  建立“雷锋档案” 善行可量化 爱心能传递

  “不论是扶起不慎摔倒的路人,还是义务清扫社区,只要留下影像证据,就能存入我们的‘雷锋档案’。”在当日的“天天学雷锋”誓师大会上,“中原活雷锋”谷殿明、第二代“雷锋掌柜”谷玉桥、第三代“雷锋掌柜”谷世涛,在带领家人和员工宣誓后,共同举起“你帮别人我帮你,和谐郑州更美丽”的红色旗帜。

  “在坚持原有服务基础上,今年我们推出了新内容,那就是‘雷锋档案’活动。”谷玉桥告诉记者,郑州市民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力所能及地学雷锋,可以凭做好事的三五张图片,或一段视频,或媒体报道,在谷神的任一家门店进行登记,工作人员会根据提供的凭证,将善行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登记在“雷锋档案”里,此后一年时间内,谷神可以为在档的善行市民免费上门服务一次,上门免费服务的内容包括修理灶具、清洗洗衣机和烘干机等。谷世涛补充说,上门服务范围,暂时限定在郑州市区四环之内。而且这份“善意存折”可转赠父母长辈,让孝道传承与善行循环相映成辉。

  誓师大会后,谷殿明一家三代又匆匆赶赴长江东路小学,在那里,他们为学校捐赠了一座雷锋像,3月5日,他们还将为管城区实验二小捐赠一座雷锋像,希望更多孩子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据悉,20多年来,谷氏家族已向国内中小学捐赠29座雷锋塑像。  

  28年坚持“天天学雷锋”

  在“雷锋档案”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当天的展示板上记录着两组数字:1997年3月5日起学雷锋,义务维修灶具218056台。“这21万只是郑州免费维修的台数。我们每修一台燃气具,维修费和配件都不收钱,只让维修者在维修本上做个登记。28年来,我们在河南、河北、陕西三省免费维修的燃气具已经达到62万台,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

  一本本、一摞摞被认真记录的泛黄维修登记本,见证了这家企业的信念与坚守。谷玉桥说,自1997年3月5日起,他的父亲谷殿明就打出“天天学雷锋”的大旗,带领家人和员工常年坚持学雷锋,义务免费为市民修理灶具。

  谷玉桥感慨地说:“当年有人说我父亲挂雷锋像会影响生意,我父亲曾说‘宁可失去金钱,也不能失去雷锋精神’。从近30年的实践来看,雷锋精神与企业的诚信经营原则,其实是血脉相通、理念相承。”近年来,谷玉桥和儿子谷世涛更是紧扣新时代脉搏,不断同频共振守正创新:平时在店面免费为市民维修燃气具、更换零配件,还为环卫工提供“免费饮水免费洗衣”服务,2022年又推出线上义诊平台,今年又推出了“雷锋档案”活动。  

  撒播善意种子 种下“爱心森林”

  “你做好事我登记,免费上门修灶具!”你帮别人我帮你,“雷锋档案”还缺你……活动现场,这样的大红条幅引得市民注目。

  “‘雷锋档案’的推出,为我们‘天天学雷锋’活动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质的突破。”谷玉桥说,“以前,是我的老父亲带领家人和员工,埋头做好事。但力量终究还是有限,现在,我想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都能积极加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行列中来。”“360行,行行都有做好事的人,只要大家都立足自身实际,力所能及地做好事,就一定能促进整个社会良性循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尚。”

  河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棵向善的树,社会的大家庭就是一片向上向善的森林。“雷锋档案”将精神激励转化为可持续机制,就像播撒善意的种子,终将长成“爱心森林”。

  活动现场,不少市民回望着兴华南街“雷锋店”门口,那红色的学雷锋旗帜和条幅格外耀眼,仿佛凝聚着一团火,点燃着这座城市的向善之心。

  记者 成燕 孙婷婷 文 马健 图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