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诗文足迹 传承千年文脉——“诵读经典·缅怀先贤”主题活动在河南多地开展-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4/02 19:31:18
来源:新华网

探寻诗文足迹 传承千年文脉——“诵读经典·缅怀先贤”主题活动在河南多地开展

字体:

  新华网郑州4月2日电(记者 徐正源)清明将至,春意正浓,正是“祭先贤、习礼仪”的良辰。由河南文联、广西文联、河南教育厅联合主办的“诵读经典·缅怀先贤”主题活动日前在河南郑州、平顶山等多地开展。孩子们走进当地公园、博物馆等文化地标,通过敬献花篮、经典诵读、聆听先贤故事等形式缅怀历史先贤,传承千年文脉。

  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多地联动的文化活动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在平顶山郏县三苏园,传来整齐嘹亮的声浪,百人齐诵苏轼名篇《望江南·超然台作》,一句句抑扬顿挫的词如同跨越千年时空与先贤苏轼的一场古今对话。

  本次活动于3月29日在平顶山启动,4月2日在河南、广西两省其他六城七地全面铺开,突破传统节庆活动的时空限制,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活动格局。

  在焦作孟州韩愈陵园,两株唐代侧柏如守护者般矗立于韩愈墓前,历经千余年风霜寒暑,仍然雄壮苍劲。少先队员代表向先贤韩愈敬献花篮,诵读韩愈诗文。新郑市辛店镇中小学师生来到欧阳文忠公园,拜谒一代文宗欧阳修,诵读《醉翁亭记》《丰乐亭游春三首》等经典名篇。漯河许慎文化园的九米高“字圣”许慎雕像手持竹简,身后的六书广场以甲骨文、金文等六种字体铺就。孩子们身着汉服,齐诵《说文解字·叙》。

    在焦作孟州韩愈陵园,少先队员代表向先贤韩愈敬献花篮,诵读韩愈诗文。(河南省文联供图)  

  广西则组织豫桂两地文化学者探讨“韩柳”文章奇思,让漓江烟雨邂逅黄河浪涛,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带领青少年领略古文之美。

  文化感知力的有效提升:沉浸式与互动式体验

  本次活动注重青少年参与体验,通过“沉浸式+互动式”设计,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品尝”国学大餐,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平顶山郏县三苏园,老艺术家、中青年书画家、少年儿童300余人同时挥毫泼墨,现场创作书画作品,并赠予三苏园永久收藏,展现文化的延续与新生。在欧阳文忠公园,老师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非遗拓片,体验“捶打、上墨、揭取”等过程,仿佛穿越时空,与热爱金石遗文的“六一居士”对话。

  在洛阳白园,孩子们在举手投足间触摸诗歌的温度。(河南省文联供图)

  在洛阳白园,国学手势舞《读唐诗》将唐诗的韵律凝练为流动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在举手投足间触摸诗歌的温度,汉服秀《礼仪之邦》则通过衣冠礼乐承载的东方美学,唤醒沉睡在典籍中的礼仪基因。南阳张衡博物馆里,学生们近距离观察张衡的发明模型,透过竹简孔洞模拟观星,在日影偏移间领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浩渺哲思和探索精神。在漯河许慎文化园,“瓦当拓片”“传统投壶”“击鼓鸣志”等精心融入了国学、历史、思想品德等课堂知识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精彩上演。

  文化基因的深度激活:传统文化的鲜活表达

  本次活动还依托河南丰富文教资源,通过专家解读、文化快闪、散文品读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沉浸式学习方式,开拓全新的实景体验式教学新空间,为青少年打造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

  河南省文联邀请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士祥等文化专家,深入解读先贤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郑州、洛阳等地邀请当地专家到现场点评解读,并邀请学者撰写《又是一年清明时,新郑欧阳修墓前的牡丹开了吗?》等系列散文,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化表达。

  在漯河许慎文化园,孩子们身着汉服,齐诵《说文解字·叙》。(河南省文联供图)

  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中学的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原来张衡不仅是大发明家,还会画画、写诗,宇宙里甚至还有‘张衡星’和‘南阳星’!这就是科学家的浪漫吧!”

  河南省文联还联合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面向青少年持续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在古文留白处传承千年文脉,续写时代新篇,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承创新品牌。

  河南省文联负责人介绍,这既是河南历史文化底蕴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中国文化寻根之旅,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完)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