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湖发展 片区推进
嵩县探索山区“千万工程”新实践
春日寻芳陆浑畔,无边光景时时新。
3月22日,周六,嵩县陆浑湖,蓝天如洗,碧水如玉,游人如织。
湖西畔的万亩丹参基地,紫色的丹参花开正艳;万亩桑田,桑树刚刚苏醒,枝头已经冒出嫩绿的芽苞;大坪乡漫山遍野的连翘花开,翘盼客来;爱情岛上年轻人打卡拍照、“光头强家”孩童嬉闹;12公里环湖乐道上,骑行队伍尽情享受着“中原洱海”的清新与宁静;遥可及文化休闲综合体及小鲜湾里,情绪咖啡、窑炉面包、养生瓦罐,芳香四溢;陆浑度假村、鱼思念、鱼鱻生的店、墩子鱼宴楼,烟火腾腾,觥筹交错中,述说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至真……农文旅康养产业“串珠成链”,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图”。
这里是嵩县环陆浑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
“‘以增加群众收入论英雄。’这是嵩县的工作导向。”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说,融湖激发文旅活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片区推进凝聚民心,嵩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两年位居洛阳市第一位。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嵩县的抓手是“片区化”,集中连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是聚焦对标“四高四争先”,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为何要从“山城”向“湖城”转变?
“九山半岭半分川”,这是嵩县的地理;跨长江、黄河、淮河流域,“一县跨三域”全国罕见。
作家阎连科是嵩县人,他曾这样写嵩县:嵩县虽偏,但星辰明亮,不仅在历史上曾照亮过中国大地,而且至今还在繁星齐聚的中华民族的上空闪烁着明丽深邃之光。
陆浑戎原为春秋时期活动在西北地区的一支戎族,公元前638年,秦、晋两国将陆浑戎迁至嵩县一带,陆浑的名字随之落地。
这是历史的深邃。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曾登临过80多座名山的李白,对陆浑古城对面的鸣皋山赞不绝口:“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
先哲喜欢在特别钟爱的地方营建“心灵的故乡”,于是嵩县有了“诗圣”杜甫、“初唐名家”宋之问的陆浑山庄,“边塞诗人”岑参的故园,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的陆浑屏凤庄。
现在看来,大诗人白居易属于“吃货”,他在《饱食闲坐》中动情地写道:“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疱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
这是文化的魔力。
清康熙时期确定的嵩县“八大景”中,“陆浑春晓”“伊水秋声”就赫然名列其中,其他六大景也都在陆浑附近。
陆浑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
这是自然的馈赠。
1959年最后一天,陆浑水库建设开工,“陆浑”再次成为一个历史热词。
当年豫西8万余名民工住窑洞、睡草棚,三班轮换、昼夜不停,人工挖土、挑土,人力车运土,“没有炸药自己做,没有石头山上采”,夏斗酷暑,冬战严寒,许多人流血流汗,一些人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
聚水成湖,陆浑水库的建设,淹没了嵩县6万亩良田和县城,迁移了嵩县4万库区群众,成就了5万亩水面的“高峡平湖”“中原洱海”。
这是精神赓续。
2008年,陆浑水库被水利部评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9年,陆浑湖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是嵩县的命脉。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连续14年在这里悠然越冬。黑鹳、金雕、鹈鹕、大小天鹅、红嘴鸥等在这里翩翩起舞,“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是嵩县好生态的佐证。
陆浑是什么?
“陆浑是聚宝盆,往聚宝盆里面投什么它就能出什么。”辛俊峰说,陆浑是水库,更是文化、精神、传承。
2024年,洛阳市委要求:嵩县要做好陆浑湖大文章,实现“山城”向“湖城”的华丽转变。
目标是:北方最美湖城、中原康养(医疗)旅游先行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嵩县从“山城”到“湖城”的转变,不仅是地理空间的重新定义,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高起点规划前瞻强、接地气、能落地
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中央点题,河南解题,洛阳破题。
2023年5月,洛阳以“集中连片”为抓手,在全省率先给出片区化市域方案。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
嵩县环陆浑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即环陆浑湖先导区位列其中。
环陆浑湖先导区规划包括陆浑镇、饭坡镇、城关镇、纸房镇、大坪乡、闫庄镇6个乡镇35个村,面积186.8平方公里,人口11.5万。
“环陆浑湖先导区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山水资源、文化资源。”辛俊峰说,更为重要的是,环湖村庄多为移民后靠村,他们经历过苦难,群众思发展、盼发展、求发展的意愿强烈。
群众期盼的事就是党委政府要干的事。
嵩县邀请北京、香港等地优秀设计团队对陆浑湖进行整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环陆浑湖先导区规划。
“规划编制必须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将运营前置理念贯穿在规划编制全过程。”嵩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庆鹏说,在规划阶段,既全面贯彻落实好上级决策部署和指导意见,又广开言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接上情、接地气、能落地,突出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
环陆浑湖先导区规划是:“一湖三环三组团,八湾九景卅五村”
“一湖”即陆浑湖。
“三环”包括环湖乐道、洛栾快速+湖山圣域路、G344绕城+洛栾高速。
“三组团”则按照“西城东乡”的定位,湖西组团主要布局中药材、观光农业产业基地和高端文旅业态,逐步展开城市建设格局;湖东组团则主要整治乡村面貌,发展文旅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万亩丹参组团主要推进万亩丹参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八湾”是依据“地形+产业”特点,分别为:湿地湾、丹参湾、神医湾、二程湾、温泉湾、月亮湾、伊尹湾、厨祖湾。
“九景”为:鱼跃陆浑、丹参花海、五行神医、二程文昌、烟雨温泉、陆浑大坝、平湖双月、伊尹水秀、厨祖浮岛。
“八湾”“九景”串联起环湖三十五村,最终形成一个滨湖文旅小镇。
陆浑之胜在于水,陆浑之重在于保。
环陆浑湖先导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按照“慎建重改优三态、以投带引聚高端”的发展原则,围绕“一村一主题、一湾一业态、一户一间房”,通过高端民宿、康养运动、美景旅拍、生态露营、亲子萌宠、特色美食“六大业态”,聚焦人性化体验、差异化发展。
凡事预则立,心中有路,一片一芳菲,一区一乾坤。
环陆浑湖先导区如何打好“特色牌”?
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创出可复制的经验,是省委设立先导区的初衷。
嵩县的做法是:环陆浑湖先导区乡村建设集中连片提质、乡村产业集中连片发展,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生命健康科技、功能食品和康养旅游四大赛道,推动传统中医药产业向生物医药产业“风口”转型,向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融合升级。
基础为要。
嵩县把环湖周边村庄统一纳入城镇供水管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
同时,优化路网设施,修建G344绕城路,开通洛栾高速陆浑下站口,改建提升串联环湖片区35个村的环湖村道,完成12公里环湖乐道建设,将条条公路、乐道打造成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幸福路。
环陆浑湖先导区确定的三大产业为:特色种植、新文旅和康养运动。
特色种植主要围绕“中原药谷”,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依托中原药谷科创园,开展种质培育,研发了“嵩刺1、2、3号”“嵩胡1号”“嵩参1号”等优质良种;建成了5个GAP种植千亩示范方,实施“布局片区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数字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链条升级;与河南农大团队开展嵩县“六朵金花”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利用,已有3项成果投产;开发药食同源类产品70多种;在田湖西山、城关叶岭建成了全省首个中药材农事服务中心;建成10万吨中药材冷链物流园,实现效益最大化;建成了中原药谷伏牛山中药材交易中心,成功创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已经建成万亩丹参、万亩桑蚕2个特色产业基地,突尼斯石榴园、猕猴桃园、中华寿桃园、红提葡萄园4个千亩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先导区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
围绕新文旅和康养运动产业,嵩县更是不遗余力。
仅仅半年多时间,先导区投资34.3亿元、实施30多个重点文旅项目,新增游乐设施22家、改造提升民宿25家,引导群众翻新房屋100余户,新增特色餐饮、文旅文创门店180余家、新设农创市集摊位500余个,打造共富工坊62个、民宿管家学校3个。
其中颜如玉旅拍基地,设计新颖,突出年轻化消费理念,入驻了情绪咖啡馆、嵩州五灵售卖店、一世茶里、古拙茶馆、湖城半日闲茶餐厅五个业态。
陆浑度假村改造后,融合商务、美食、民宿、康养运动等多种业态。
遥可及文化休闲综合体里,年轻的乡贤不仅焕活了传统美食“养生瓦罐、窑炉面包”,还带回了咖啡、西式小食等特色美食。
湖西半岛、湖东畔山两个高端民宿集群正在建设。
牛寨村是一个移民后靠村,人均耕地仅二分,过去村民除了外出打工,只能望湖兴叹。
如今的牛寨村,因湖而变。
牡丹瓷版画、京剧脸谱、二十四节气图、剪纸文化、墙体手绘……浓厚的文化气息让牛寨村四季有风景,天天可流连。村里的46间闲置房屋、老厂房,通过乡村运营,变身为进得福小院、知木茶饮、临湖观景酒吧、非遗小吃王记烧鸡等17家新业态商铺。
如今的陆浑湖畔,曾经杂乱无章的村庄街巷,被县派“文艺村长”们艺术点亮400余处,爱情、影视、剪纸、牡丹、摄影等主题元素,一村一特色,一片一文化;围绕“八湾”,布局了鱼宴美食、农耕研学、农旅融合、观鸟科普和旅拍打卡等新业态。
人道江南烟雨美,水墨陆浑胜江南。
环陆浑湖先导区为何建设这么快?
“以前是想干不会干、怕赔不敢干、群众观望没人干!”牛寨村党支部书记安明然笑着说,能有今天,多亏了县委的“联学联建”。
啥叫“联学联建”?
“联学联建”是嵩县县委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出台的《实干兴嵩“队伍再造”若干举措》的具体抓手。
谁和谁“联学联建”?35个县直单位的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组,推动先导区行政村实现联合共治。
“联学联建”工作内容有16个字:共建支部、共谋发展、共抓建设、共促治理。
怎么干?
联建单位和乡镇党委组建“岗位在村服务群众”工作队,每个小组由1名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带队,机关年轻干部、村组干部任队员,以“老”带“新”入村开展工作,合力推进融湖建设。
嵩县把以工代赈作为推进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探索“政府出料+群众出工”“政府出工+群众出料”“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等形式,成立劳务合作社13个,带动沿线群众参与建设小型水利、乡村道路等项目22个,发放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费600余万元,真正把“公家的事”变成了群众“自家的事”。
“联学联建”效果如何,要看群众增收数据。
2024年,嵩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0.8元,增长7.8%,环湖片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环陆浑湖先导区的建设目标是:一年改造提升,两年稳定运营,后期持续巩固。”辛俊峰信心满满。
环陆浑湖先导区先行,之后片区化、组团化,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将在嵩县逐步展开。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融、发展相促”原则,嵩县16个乡镇规划为5大乡村振兴片区,细分为建设40个组团,根据嵩县生物医药、金钼氟钾新材料、新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和“种药、养牛、搞旅游”特色富民产业,明确了5大片区主导产业和发展定位,将形成全域规划、重点推进、滚动发展的格局。
嵩县目标是:到2032年全面完成5大片区、40个组团、310个村庄建设任务,建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原康养(医疗)旅游先行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大禹治水”的激情豪迈,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诗篇,再到“湖城共生”的时代答卷,嵩县正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融湖发展、片区推进,全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嵩县样板!(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