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省8500多万亩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苗情监测显示,返青期全省一、二类苗占比94.1%。”
“这两天,智慧农业中心通知我,这块麦田长势过弱,需要在拔节期追肥。” 3月19日,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种植户孔相生一脸狐疑,来到自家地里查看小麦长势。在田里转了几圈后,他不住地感慨:“真是神了,果然该追肥了,他们咋知道的?”
让孔相生啧啧称奇的就是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大数据平台。“他的麦田在智慧农业示范区卫星遥感监测的范围内。这套监测系统根据光谱学原理对小麦叶绿素反射的光波特征,计算出叶面积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对应小麦的生长差异,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图像,以此分等定级,就能掌握小麦苗情,帮助农户实现精准管理。”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主任李占介绍。
当前,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是决定每亩成穗数的关键时期。而卫星遥感技术将应用于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每隔10天左右反馈苗情图像,农户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及时调整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系统提示我,给每亩地施用7公斤尿素,可以促进分蘖成穗。有了这个系统,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照顾好每一寸土地,提高产量和品质。”孔相生期待着今年的好收成。
春分麦苗挺,施肥灌水紧。当天,豫北孟州市城伯镇岳师村一块高标准农田内,绿油油的麦苗整齐均匀。拨开麦苗仔细看,只见一排排滴灌带紧贴小麦根部,正在匀速缓慢地滴落水珠。
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借助滴灌带浇水追肥可以节水节肥省人工。“以前浇一亩地得40多元,现在只要20多元。”种植户田开运算过账后,今年首次在麦田铺上滴灌带。但滴灌效果咋样,他心里没把握,一大早就来地里“监工”。
田开运东瞅瞅西看看,时不时蹲下拨开麦苗仔细观察。半晌过去巡田结束,他松了一口气,“水肥直接通过管道渗到小麦根部了,而且还能照顾到地边上的小麦”。
“这次小麦‘吃饱了’,后期表现肯定没问题。”一起巡田的省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红建又给田开运打了一剂“强心针”。“去年秋季我们村有的种植户用上了滴灌带,玉米亩产700多公斤。今年我的小麦产量也不会差!”田开运乐了。
眼下,我省8500多万亩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苗情监测显示,返青期全省一、二类苗占比94.1%;小麦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各项发育指标与常年相当,搭好了夏粮丰收的架子。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我省已派出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各地农技人员下沉一线为小麦“把脉问诊”,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田管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100万人次,指导农户科学开展春季田管,中原大地的丰收图景正在科技与农时的交响中铺展开来。(记者 刘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