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在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一辆TIR运输车辆从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加速驶出,开往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这是我省道路运输企业首次在河南和土库曼斯坦之间开展公路直达运输业务,标志着郑州—阿什哈巴德TIR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2023年2月20日,郑州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正式开通。全程不倒装不卸货,便捷通关,直达欧洲,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跨境道路运输互联互通,中国牌照货车首次驶出国门,也开启了河南TIR拓宽在航运、海运、铁路外亚欧“第四物流通道”的新征程。
“两年来,郑州海关累计监管TIR运输车辆458辆次、货值超4.2亿元,运输货物种类涵盖汽车配件、电子产品、食品等500余种,服务进出口企业超过1200家,中欧‘第四物流通道’活力持续显现。”郑州海关所属新郑海关副关长欧阳亮元介绍。
两年来,河南TIR车辆越跑越远,线路越跑越多。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高级专员季大凯告诉记者,我省已累计开通直达9个国家的18条TIR运输线路。在去年7月的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首发行动中,全国5家全程参与企业郑州航空港独占其二,是河南TIR的“高光时刻”。
两年来,河南TIR企业越跑群体越壮大,越跑业务种类越丰富。郑州弘依从俄罗斯拉来冻凤爪,系中部地区首票冻肉类TIR进口业务;河南瑞驰运送乌兹别克斯坦在建最大的玻璃制品生产线核心控制单元,完成全国首单TIR大件运输业务;全国首票TIR鲜切花业务郑州航空港起运,13.3万枝鲜切花奔向莫斯科……目前,已有19家国内外TIR运输企业在我省落地开展业务。
两年来,河南TIR越跑配套越完善,服务越升级。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三个、内陆地区首个由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郑州便利运输服务中心、国际道路运输车辆检测中心(河南)同日挂牌,相关企业在航空港就可申领TIR单证、办理年审年检业务。
两年来,河南TIR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形成国内领先的国际公路运输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了安全、稳定、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助力我省初步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振表示,该区将携手郑州海关等部门共同提升服务质效、释放政策红利,以加强商贸流通为动力,循环擢转贸易大盘,助力我省国际公路运输业务拓线增量,为河南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积极贡献“港区力量”。(记者 杨凌 赵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