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确定2025年10项重点民生实事
让“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202502146a62d8b59b2643f99eb92dcf5f862723_20250214daebf4d8c7684907bd966cd512911c81.jpeg)
2月13日,蛇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宝丰县育蕾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学剪纸、 做泥塑、制拓印等手工活动。 王双正 摄
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65万人以上;实现100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年新建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
2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公布2025年10项省重点民生实事,向全省人民送上了一份“温暖大礼包”。
2025年是我省实施省重点民生实事的第21个年头。翻看过往的“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都推动着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造民生之福上接续发力,今年的省重点民生实事是怎么确定下来的?有哪些突出特点?
更加突出民声民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我们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对百姓反响好、呼声高的事项久久为功,进一步推动形成叠加放大效应,对百姓反映强烈、热切期盼的事项及时跟进、谋划落实。”
比如,我省已连续多年将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今年还将持续为妇女和新生儿健康撑起“保护伞”。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今年将继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努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积极回应百姓关切,新增纳入“增加免费或低收费体育场馆供给”事项。“这里面,既有保障‘生’的健康,也有提升‘育’的质量,还有服务‘长’的茁壮,但最终都是为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健说。
更加突出优化提质。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提质提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城乡发展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今年,我省坚持“走小步不停步”,在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生活品质上持续发力。比如,推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并针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新需求,将“提升农村客货邮物流配送服务质效”纳入“四好农村路”建设事项,着力打通农村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增纳入“提升农村普惠养老服务能力”事项,加快促进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连点成线、可感可及。继续推进新能源公共充电桩建设,积极响应广大新能源车主“找桩难”“充电难”诉求关切。
更加突出普惠兜底。我省继续把就业服务作为首位事项,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开展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宁,今年,我省研究新增纳入“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安全能力提升工程”事项,撑稳“安全伞”,筑牢“防护墙”,守护好孩子们“第二个家”。
民生实事的顺利推进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撑。“省委、省政府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特别是统筹资金支持办好省重点民生实事,办成了一大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翔煜说,2024年,全省财政系统统筹资金150.5亿元,为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将把保障省重点民生实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以贯之做好资金保障,确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资金早用快用、确保资金花出成效。
目标定了,贵在行动,重在落实。马健表示,将把民生实事中的工程建设类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监测调度范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向民生实事项目倾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同时,建立完善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的工作机制,全力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记者 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