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崛起新汽车城-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2/14 15:48:38
来源:新华网

中国中部崛起新汽车城

字体:
  2024年4月25日拍摄的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新华社郑州2月14日电 题:中国中部崛起新汽车城

  新华社记者李文哲

  在河南郑州航空港区的比亚迪招聘中心门口,每天早上7点,大量应聘人员就已排起长队,高峰时聚集上千人。

  “之前在外地干汽车维修,在抖音上刷到招聘信息就来了。”日前顺利签约的窦银龙是航空港区本地人,今年35岁,家有3个小孩。他告诉记者,现在从家到工厂开车仅需十几分钟,可以照顾到家庭,很方便。

  “今年一季度计划招聘2万名员工,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多领域。”郑州比亚迪人事经理任永斌说,除基地自身发展需要增加和储备人员外,还能培养高技能人员辐射周边。

  截至2月初,郑州比亚迪已吸纳产业工人约6万人,九成以上来自郑州及周边临近地市。郑州航空港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范向欣说:“我们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线下组织招聘会、必要时组织务工包车等多方式,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2021年9月签约、37天内项目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不到4年时间,郑州比亚迪工厂已发展成为比亚迪现有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3秒下线一个动力电池电芯、不到1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

  “以比亚迪工厂所在区域为中心,港区正在规划建设汽车城。”郑州航空港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宏亮介绍,这里计划打造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中心、核心零部件智造中心、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集散中心,未来将集聚数十万产业工人,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汽车,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4年4月24日,工人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上对车辆进行质检。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加码布局郑州的一个缩影。郑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8%,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已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在2024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榜单中,深圳以超过293万辆的成绩再次登顶,合肥、上海和西安分列二到四名。

  深圳能摘下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桂冠,也离不开比亚迪。比亚迪在深汕合作区的50万辆整车产能超级工厂已经全面达产,另一座同样产能规模的超级工厂即将于2025年年中建成投产。

  近年来,以比亚迪、蔚来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强势崛起,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2024年,比亚迪全年产量高达430.41万辆,同比增长41.34%,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千万辆级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车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100万辆,连续第二年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均超1200万辆,实现跨越式发展。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浪潮深度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版图,合肥、郑州等中部城市凭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布局,成长为新一代的“汽车城”。

  “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多层次利好带动下,郑州抓住了这轮机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

  这是宇通客车新能源厂区承装车间的海外总装线(2024年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走进位于郑州市经开区的上汽郑州新能源电池工厂,智能化流水线旁的机械臂拥有AI模型“大脑”,让抓取电芯更加安全高效。

  这一总投资20亿元的工厂于去年10月投产,具备30万台(套)动力电池产能,配套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生产的整车产品。目前,郑州已成为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出口基地。

  不只有乘用车。郑州本土企业宇通客车是中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已开发出重卡、物流车、市政用车等全系列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宇通客车此前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去年该公司累计销售客车4.69万辆,同比增长28.48%,其中出口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37.73%。

  从苹果手机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到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宋向清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岗位多、带动创新能力强,将更有力地提升河南产业基础能力,包括科技研发和生产制造体系等。

  早在2022年,河南省政府就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郑州为中心发展整车产业。今年1月,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将支持比亚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扩量提质,全年力争整车产量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

  “这不仅事关产业发展,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岗位。”范向欣说,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大省,每年有超千万人外出务工。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将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纠错】 【责任编辑:程文超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