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c5f5b2ecbbc34052af7d6380b153111f_20250211f957f7d019de439fbf4933ec1237e093.jpeg)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河南籍志愿者马怡然(左)。 受访者供图
2月7日,随着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也在各个赛场开始挥洒激情与汗水。在运动员努力竞技的同时,赛场内外,同样有一群高校志愿者,用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保障着赛事的精彩,而这批身着蓝白制服的“精灵”里,就有来自咱们河南学子的身影。
每天早上7点,洛阳姑娘左曼琪都会仔细核对当天抵离的航班信息,在东北林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她,这次作为志愿者,服务于亚冬会机场抵离综合服务台。“我们的职责是为抵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嘉宾、技术官员、运动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提供抵离赛场或住地的引导服务,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非常考验团队合作以及对细节方面的把控。”左曼琪举例说,由于天气原因,在车辆调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延迟,有时就需要为等待的宾客提供简餐服务,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提供餐食服务时,这些细节差异都必须要注意。
“此外,不少来自南方的运动员,对哈尔滨的严寒认知不足,有一次,中国台北的运动队,穿着单衣就走出了机舱,而他们的行李已经先由专车送往住地。这时我们整个团队都忙碌起来,从运动员专车的调配,到酒店住地的接待准备,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减少来宾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以确保运动员能以最好的状态参加亚冬会赛事。”左曼琪告诉记者,亚冬会开幕前的几天,团队6个人一天要接待500多名各路来宾,他们在“朝霞起、月夜回”的过程中,整个团队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我希望能为自己读书的这座城市有所贡献。虽然,为了服务亚冬会,我在除夕当天就赶到了哈尔滨,但家人们都非常支持我的志愿者工作。”左曼琪说,团队协作性和奉献精神是她在这次志愿者工作中的收获,“尔滨”曾用热情感染了来自中原的她,她也期望能将这份热情传递给每一位来宾。
同样于除夕夜从许昌赶到哈尔滨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专业的大四学生马怡然,这位学霸在成功保研的同时,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我曾在哈尔滨马拉松赛上做过志愿者,这次亚冬会招募志愿者,我也是第一时间报了名。”在经过面试选拔和全面的通识培训后,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的马怡然,成为媒体酒店接待团队的一员。
“十分高兴能在哈尔滨遇到来自家乡的媒体,希望您在亚冬会期间工作顺利。”性格腼腆的马怡然在见到记者后,第一时间就送上了祝福,这位希望能通过志愿者工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小姑娘,也分享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收获。“在这里我认识了不同高校的优秀同龄人,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来展现哈尔滨的热情。”
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的丁一涵,是亚冬会观众服务领域的一名志愿者,她还是学校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这位河南姑娘也表示,将以最饱满的工作状态和热情投入志愿者工作中,做好观众服务引领,服务好亚冬会。
从机场抵离服务,到媒体酒店接待,再到赛场观众服务,众多河南籍学子,都在不同的志愿者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每一次的河南“微笑”,也是在用行动诠释着“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的亚冬会精神。
□本报记者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