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工人在精炼炉前作业。
冬夜里,位于河南洛阳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炼车间内机器轰鸣,钢花飞溅。1600多摄氏度的钢水将炉前温度带到了近50摄氏度。电炉班的工人顶着高温,头戴防护盔,身着阻燃服,手持测温探棒在炉前忙碌,与钢花共舞。
一炉钢水从初炼到精炼再到出钢,需要近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期间电炉班的工人们需要监测炉内温度、含碳量、含氧量等各种数据,确保钢材达标。生产忙碌的时候,电炉班的工人们每晚要炼4-5炉钢。
近年来,中信重工冶炼车间电炉班不断创新突破,核电、航天领域用钢等冶炼难题相继被攻克。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初炼结束后,工人在检查残留余钢量与炉底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在初炼炉前进行吹氧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在初炼炉前进行吹氧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在初炼炉前进行吹氧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在初炼炉前进行吹氧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在初炼炉前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使用探棒对初炼炉进行测温。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天车将初炼好的钢水转运至精炼炉。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在精炼炉前取钢水试样,准备进行化学成分检测。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月21日,工人在操作台监控电弧炉设备各项安全参数。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