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堆村“龙凤谷”二期工程加紧推进,北岭村养殖基地黄牛膘肥体壮,窑院村香菇大棚菌香四溢;区域环线道路不断延伸,拆墙透绿建游园,镇区停车场即将投用;畛水湾无筋白菜、水果萝卜迎来丰收季;农家餐厅顾客盈门……
仲冬时节,黄河岸边的新安县石寺镇,激情澎湃,一幅产业转型、城镇提质、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水乡有水韵(侯彦军摄)
无筋白菜青(许金安 摄)
低碳转型提升发展“含绿量”
曾经,在豫西,提及石寺镇,几乎无人不知——“富得流油”“新安小香港”。
富足的背后是“家里有矿”。
石寺镇位于新安县西北部、黄河小浪底库区西岸,煤炭、铝矾土储量丰富,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是新安、偃师“煤—电—铝”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地,这让石寺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雄居新安“首富”榜。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注定不可持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新世纪,石寺镇关停并转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宜林则林、宜耕则耕”“闭坑一个恢复一个”,积极消化“老账”,坚决不欠“新账”,区域环境得到改善。
天蓝地也绿(侯彦军 摄)
12月15日,新安煤矿洛阳有生工矿游景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鱼鸭欢歌。
洛阳有生工矿游景区位于石寺镇,隶属新安煤矿。近年来,矿区大力实施环境提升,相继建设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绿化率达80%以上,还建设了矿业博物馆。如今,进矿见园,出矿穿林,楼在绿中,人在景中。洛阳有生工矿游景区被称为“义煤江南”“最美矿山”,入选国家3A级工矿游景区。
让“矿区”变“景区”是石寺镇的创新之举。利用林下滩涂荒地打造文旅田园综合体,则是石寺镇发力乡村游的又一力作。
今年以来,石寺镇动员乡贤回乡,在畛河岸边的谷堆村的荒滩林下地,投资打造了集研学团建、野外露营、特色餐饮、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等于一体的龙凤谷文旅项目,与镇域内特色商业街、有生工矿游景区、锦绣畛水湾等形成旅游环线,成为新安全域旅游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降碳增绿,石寺镇始终在路上。
窑院村用“中铝”矿渣填沟造地200亩种植香菇,让3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5万元;北岭村在矿坑上建起了50亩的养牛场,还在周边150亩植被恢复区加铺熟土,种植小麦和玉米;西沟村引进“益民控股”,在植被恢复区成功探索了“小麦套种辣椒”模式,未来将推广覆盖5000亩“矿坑”。
产业日日新(侯彦军 摄)
石寺镇党委书记陈安强表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唯有久久为功、精益求精,修复开发并用,方能见实效、出精品。
镇区提质提升发展“含新量”
作为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小城镇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豫西丘陵新安,依地理位置分为“山上”和“山下”。近年来,新安实施集中连片“一链一环三片区”乡村振兴全域融合发展战略。其中,涉及石寺镇的包括串联“山下”新安北部黛眉山、龙潭大峡谷、青要山、荆紫山、黄河万山湖等主要景区打造“山水之链”,以及北部万山黛眉黄河文化旅游带片区。
石寺镇处于枢纽位置。今年,该镇以建设宜居宜业城镇为目标,与省、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沟通对接,制定“美丽集镇”建设实施方案,合理布局生态、产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持续改善镇区环境,不断增强集镇承载力和吸引力。
社区颜值高(侯彦军 摄)
开展镇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拆违治乱、线路整治、绿化亮化、垃圾分类等工程;对镇区主干道、铁路沿线、背街小巷环境进行集中整治。
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镇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实施中心小学操场建设项目。
12月15日,石寺镇文化站后院,工人师傅正在刷漆,这是启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院墙部分区域被涂绘成卡通、风景照,一张全镇区划图上,各村的土特产、旅游景点、非遗文化、美食分布等都有标识。
石寺有故事(许金安 摄)
据了解,镇文化站处在两条交通要道附近,后院原本破败闲置,通过整修,新建新能源停车场1座,配备充电桩25个,能满足家庭轿车以及大型客车、重型卡车充电需求。在石寺镇区,这样的停车场将建设3座,总车位200余个。
而在石寺镇最大的“明珠家园”小区对面,镇区主干道一侧,从深秋开始,环境整治活动从未停止,拆墙透绿,栽种绿化树,铺设步行道,建造游园、广场。
“环境越来越美,幸福感越来越强!”在“明珠家园”小区商业街经营老物件收藏的陈振兴说,“镇里今年的变化最大,适合居住,做生意能赚钱!”
乡村振兴提升发展“含金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为统筹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石寺镇坚持“片区制”——集中连片发展战略。
党建引领片区治理,将全镇20个村(社区)按照地理位置和各村特色划分为6个片区,镇党政领导干部分别担任片区书记,精干力量担任片区主任,整合各方资源,“片区大系统”抓协调抓协同抓协作,“村(社区)子系统”抓管理抓服务抓落实,综合推进基层治理。
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是洛阳市委的重要部署。
11月28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在新安县调研时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细化工作抓手,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片区制”是集中连片的重要载体,打破了村与村的界限,通过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等机制,统筹谋划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石寺镇组织了3次片区观摩。“一次比一次有看点,大伙儿在比中学、在学中干,比学赶帮超氛围浓厚!”石寺镇镇长曹振凯说,“片区制”实施以来,广大干群精气神空前高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对于资源枯竭型乡镇石寺来说,转型发展的重点在农文旅产业、在特色产业。然而,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产业发展。
为此,今年年初,石寺镇党委形成了“对全镇14条村组通道路进行提升改造”的决定。一年来,11条土路、山路、窄路被打通拓宽,实现“脱胎换骨”。
陈安强的手机里有一张石寺镇卫星地图,上面一个“中”字形轮廓十分醒目。“这是石寺的‘产业大环线’,全长15公里,连接4个片区,布局有3座新能源充电桩停车场、3个辣椒基地、4个食用菌基地、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1个研学基地和1个跑山鸡养殖基地。”陈安强说,道路提升为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心路、产业路、振兴路。
尊重自然,实事求是,奋发图强,是石寺镇的精神特质。
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石寺镇找到了一条资源科学开发、产业多元发展、生态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友好的资源型乡镇绿色发展新路。(黄红立 许金安 王飞飞 徐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