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车剧团 60余载历久弥新-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4 10/04 08:17:19
来源:河南日报

板车剧团 60余载历久弥新

字体:

  “板车剧团”正在舞台上演出。燕煊 摄

  “板车剧团”旧照。受访者供图

  10月1日傍晚,在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文化大院,戏台还没搭好,就有很多人早早来占一个好位置。68岁的村民王华国搬着板凳来到现场,“‘板车剧团’的戏,怎么听都听不够。”

  此刻在舞台上忙碌着的就是鄢陵县豫剧一团。20世纪60年代,剧团演员们拉着自制的木板车当流动舞台,自排节目、自造道具,上山下乡为群众送戏,被群众称为“板车剧团”。60多年来,他们坚守农村文化阵地,成为活跃在农村文艺战线上的一支“红色轻骑兵”。

  “自制板车作戏台,不给村民添麻烦。”作为20世纪70年代的当家花旦,78岁的杨凤娥谈起“板车剧团”的历史两眼放光。她说,剧团从农村木板车、架子车找灵感,通过不断改良,设计了由板车组成的流动舞台。车队由起初的4辆增加到8辆。到了演出地点,板车拼对固定,立杆、搭棚、挂幕,一个有模有样的舞台就搭建好了。

  送戏下乡,辗转多地,吃饭自备锅灶,住宿则常常在学校教室里临时将就……在那个物质尚不充裕的年代,剧团用板车送来了精神食粮。借助板车,剧团走到了离家更远的山区,把戏送到了离村民更近的田埂。“板车剧团”也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三下乡”先进单位,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30年前我进团时,已经没有板车了,但还是叫‘板车剧团’,因为艰苦奋斗、节俭办团、一年四季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演员任翠红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虽然剧团下乡的工具车不断升级——从开始的架子车、板车升级到后来的货车、流动舞台车,但“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的“板车精神”却代代相传。

  在青年演员王笑笑看来,现在是“苦并快乐着”。今年5月中旬,剧团在周口市西华县下乡演出,一天3场、一连10天。顶着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他背负近20斤的行头在台上翻转腾挪。“一天下来,常常累得饭都不想吃。”王笑笑说,虽然辛苦,但当听到台下村民的喝彩与掌声,他又有了力气。

  “如今,剧团正在紧锣密鼓排演新戏《彩礼情缘》。”鄢陵县豫剧一团团长贾鄢华说,前些年下乡演出时发现,一些农村高价彩礼现象依旧存在,有些甚至超出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新戏讲述一对当代青年,摒弃落后习俗、走上创业致富路的故事。

  在贾鄢华看来,剧团如今焕发新生,既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帮扶,也离不开剧团上下一心的努力。

  近年来,乘着“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政策东风,“板车剧团”狠抓演出质量,相继排演了《少年甘罗》《焦裕禄在彭店》等10多部脍炙人口的新剧目,并与时俱进把舞台“搬”进了直播间,高峰时有2万多人在线捧场喝彩。

  就在去年,剧团全年演出633场,公益演出113场,在山西一连演了5个多月。今年,剧团已先后在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安徽5个省开展了演出,截至目前已演出逾300场。

  “虽然我们没有明星闪耀的光环,但在广大农村,我们有着可亲可敬的观众。他们的掌声质朴、热烈,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贾鄢华说,“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的‘板车精神’永不褪色。”(记者 王平)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