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三门 三门开——一个传统矿业大市的新跃动-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4 06/28 11:23: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望三门 三门开——一个传统矿业大市的新跃动

字体: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1958年,诗人贺敬之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在火热的三门峡大坝建设工地上,抚今追昔,写下荡气回肠的《三门峡·梳妆台》,让这座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新生的城市家喻户晓。

  三门峡先后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大坝和“小三线”建设为标志的第一次快速发展,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为标志的第二次快速发展后,崛起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二,还是河南省重要的铝加工、铜加工、煤化工和能源产业基地,保持了连续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但经过多年高强度开发,资源面临枯竭、安全环保风险不断增加,经济发展一度陷于困境;如何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蝶变成了新时代的必答题。

  “黄河女儿容颜改,为君重整梳妆台。”近年来,三门峡锚定“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的目标,转机制、抓主体、强支撑、引人才、建平台、双倍增、全覆盖、优生态,努力把资源开发利用这篇文章做专、做精、做绿、做新,正在打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的“新三门”。  

  图为绿意盎然的黄河三门峡生态廊道。(资料照片)

  纯而又纯:产业升级新方向

  经历几十年的粗采粗炼后,三门峡的“富矿”所剩不多,对于庞大的冶炼工业集群,没了“精料细粮”后,“怎么炼、炼什么、给谁炼”成了生死攸关的考题。“怎样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提升?我们的技改方向是精益求精,产品标准是纯而又纯,用科技创造的‘非凡炼金术’解题破局。”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说。

  2018年,国投金城冶金公司“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建成,顺利产出品位超过99.9985%的A级铜。公司总经理刘辉说,靠着全球最先进的“底吹三连炉”工艺,公司金、银、铜回收率可达98.5%以上,吃下粗粮,产出精品。

  剩余的1.5%怎么处理?“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刘辉说。过去,金精矿冶炼产生的铜阳极泥往往被当作废料抛弃,如今,通过“三连炉”造锍捕金系统,可有效回收铂、钯、镍、硒、铅、砷、锌等十余种有价元素,每年可增收5000万元。冶金过程还会产生有毒伴生物质三氧化二砷,每年储置费用就达3000多万元,现在将三氧化二砷与熔炼渣进行锻造处理,可以产生一种密度接近铁的生铁合金——砷冰铁,成本远低于铁;还可以生产金属砷,品位可到99.55%。

  地处秦岭末端的三门峡地质年代久远、地层发育较全、岩浆活动频繁,不仅富集金、铜、铝等“大块头”,还遍开锂、铍、镓、锗、碲等“稀有金属之花”。在国家公布的55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中,三门峡有16种。“随着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小金属有了大作用,高纯度小金属已成为现代材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三门峡工信局局长薛蒲生说。

  镓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明星材料”,大自然中含量极低,主要藏身在铝土矿中,在传统冶炼中经常被当成污染物处理掉。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公司经过自主研发,以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分解母液和赤泥为主要原料,通过螯合树脂得到高纯度的镓,在亚洲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属镓的技术难题。“我们去年产出76吨99.999999%的镓,不仅创造了2亿元的产值,也让企业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毅说。

  三门峡依托丰富的铝土矿产资源,形成了东方希望渑池镓业、开曼铝业、义翔铝业和承明光电4家镓基材料相关企业,产业链初具规模。

  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公司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黄金冶炼厂,在研发支出连年保持10亿元左右的高投入基础上,不仅冶炼规模扩大、金银铜等主打产品纯度提升,还能综合回收铂、铼、硒、镍、铑等16种稀有金属。公司总经理廖忠义说:“这些小金属虽然产值不大,但占全厂利润40%,企业打算再建一个冶炼厂,将稀有有价元素高纯化、材料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预计产值可以增加8倍。”

  目前,三门峡已形成镓基、锗基、硅基、碳基、砷基、稀贵、稀散金属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基础,预计“十四五”末,产值达75亿元。

  快上加快:创新驱动的新节奏

  “谋发展首重创新、定目标对表创新、抓工作围绕创新、聚合力服务创新” ,这是三门峡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部署。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说:“当下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创新驱动需要加速度。作为后发地区,当务之急是优化资源配置、突出要素供给,从而打造创新平台、贯通创新应用、营造创新生态。”

  创新之要,惟在得人。三门峡把汇聚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大事,制定人才政策体系、滚动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目前已围绕产业所需实施人才项目14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1个、柔性引进院士57名。三门峡还列出了57个产业短板清单,60个产业图谱,摸清家底,掌握不足,“对症下药”。

  由于有平台承载、应用推升、生态滋养,短短三四年间,三门峡产业创新发生历史性变化。三门峡市市长徐相锋说:“按计划,到2025年,三门峡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87%。”

  2022年3月,郑州大学与三门峡市联合组建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两年多来,高效开展科研攻关,规划布局8个中试项目,目前已有3个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们聚焦高纯钼的清洁生产,致力于摆脱氨氮对于钼行业的百年束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中伟领衔的无氨氮钼冶金项目,中试完成后将建设万吨级高纯钼生产线,生产流程缩短30%,钼回收率提高10%,产品纯度相比传统工艺高出一个数量级,年产值将达40亿元,从而实现钼冶炼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据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中间隔着“中试”这个“断层”。“科研单位很难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做中试基地,低成功率、高投入也让企业望而却步。”赵中伟说,“政府建设中试基地,便于开展原创性理论和颠覆性应用研究,一举贯通产学研用,按下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快进键”。

  在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院士产业园,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朝带领26人的研发团队在这里从事NPR钢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初期,在空旷的厂房内,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听完了项目发展规划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当场决定给予土地、资金等全方面支持,“科研创新时不我待。”

  “这种钢材有效解决了普通钢材局部变形断裂的问题,技术性能属于国内外首创!”何满朝院士团队成员、NPR钢项目负责人朱国龙说,“三门峡对于创新的‘拼’劲与速度让人印象深刻,现在研发团队里很多人已经把家安到了这里。”

  为了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生态,三门峡深入开展创新配套综合改革,实现“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 同时增加创新要素供给,持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引入“耐心资本”为科技创新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全面激活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三门峡灵宝市依托黄金冶炼伴生的电解铜资源,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50亿元,被誉为“中国铜箔谷”。如今,“中国铜箔谷”依托骨干企业已建成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产业研究院,获得40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依托科技创新,灵宝宝鑫电子公司目前可生产3.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我们最初生产的铜箔最薄为8微米,从8微米到3.5微米,背后有180多项科研专利做支撑。”企业负责人李会东说。

  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是国内专用汽车龙头企业,工程车一次冲压成型技术全球领先。目前,建有两家技术研究院,1600多人的企业,研发人员有260多人。

  自2020年起,三门峡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激发企业创新主动性。2023年,新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60个,完成投资171亿元,744家企业通过改造实现质效升级,32家停产半停产企业重焕生机,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9%。

  绿中增绿:发展质量的新标尺

  三门峡地处黄河“几”字形拐弯处,是黄河最险峻的峡谷河道之一,地质水情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境内的小秦岭是全国重要的产金地,但历史原因形成的无序开采,造成山体破坏、污水横流等严重环境问题。

  近年来,三门峡壮士断腕关停坑口1500余个,退出规上企业100余家,以年损失上百亿地区生产总值、转岗10万余人的代价,全面修复小秦岭生态环境,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同时全面推进黄河主河道和18条黄河一级支流综合治理,使沿黄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清水黄河、天鹅翩跹、鱼翔浅底,构筑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灵动画卷。

  过去,在“资源变资产,发展促保护”的增长逻辑下,三门峡一度位列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如今,这里已蝶变为河南森林覆盖率第一、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主要空气指标稳居黄河流域省辖市前列的生态宜居之城。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说:“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发展质量与生态质量同步提升、产业与环境相融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是三门峡的不二选择,只有产业绿了,生态才能长绿。”

  2020年8月,三门峡启动“无废城市”创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44个,总投资644亿元,将矿产资源“变废为宝”“吃干榨净”。

  走进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厂区内看不见黑烟囱,闻不到废气异味,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一改人们对冶炼行业的刻板印象。“冶炼产生的尾渣和磁选铁精粉能卖给下游的水泥厂、选煤厂,即产生了效益,还能完全实现零固废。”公司总经理廖忠义说。

  2023年,三门峡实施绿色制造升级行动,坚持数字化引领和绿色化协同,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制造,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省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

  “环保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最大的发展后劲。”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万仓说。作为一家从事特种石墨生产的企业,万贯实业在实施环保改造之前,常常因为尾气排放不达标停工整改,尤其是秋冬时节,重污染天气多,最长一次停产了3个月,不但给企业增加生产成本,还造成了员工和潜在客户流失。

  近年来,万贯实业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绿色改造,实现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颗粒物超低排放,成为环保绩效B级企业。“现在企业生产稳定,生产的特种石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到2025年产值估计能突破10亿元。”赵万仓说。

  如今,创新驱动、绿色生产已成为三门峡企业自觉行动,绿色正成为三门峡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尺。(记者 林嵬 杨金鑫 刘振坤)

【纠错】 【责任编辑:程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