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空齐发力
半月谈记者 李文哲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实际使用外资4.9亿美元,同比增长65.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4家,同比增长50.4%;国铁集团郑州局单日最高发送旅客83.01万人,创历史新高;郑州机场完成跨境电商货量1.49万吨,同比增长121.1%……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客流、物流、资金流蓄力提速,枢纽经济赋能河南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原城市群建设主体,河南大力创建国际交通物流枢纽,深度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迎来开放新机遇。
枢纽畅通:聚要素 强产业
深夜,工作一天的人们已进入梦乡。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货运区,组板、卸机、装机、拆板……货运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每天凌晨两点开始接送航班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郑州站操作主管陈鹏超一边与同事核对货物信息,一边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个航班刚刚抵达,计划用两个半小时卸载110吨货物、装载130吨货物,然后再起飞前往美国芝加哥。”
2023年4月13日,在济郑高铁中铁十局济南西制梁场,提梁机在转运箱梁。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内畅外联通八方,要素集聚强产业。作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由单一的航空运输转型升级为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地,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9.6%。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2021年,河南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其中“优势再造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物流拉动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抓手。
立足中原,全省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28.6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6个物流枢纽获批纳入国家建设名单,现代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辐射全国,以郑州为支点,河南实现公路5小时覆盖我国4.7亿人口和29%的经济总量,铁路3小时覆盖我国7.9亿人口和58%的经济总量,航空2小时覆盖我国12.1亿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社会物流总额稳居中部六省首位。
面向世界,中欧班列(中豫号)业务范围辐射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郑州机场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全省开通23条铁路站点至沿海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线路……
中原大地上,一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带来客流、物流、资金流的大规模集散、重组、整合,随着物流体系加快完善,枢纽能级持续提升,偏好型产业不断壮大。
项目为王:谋长远 敢为先
去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运营,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市市通高铁”。
随着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相关线路的引入,郑州铁路枢纽衔接起北京、徐州、济南、阜阳(合肥)、重庆、广州(武汉)、兰州(西安)、太原(焦作)等8个方向,形成由京广、徐兰、郑渝、郑太、郑阜、郑济等干线及城际铁路构成的环形放射状特大型铁路枢纽。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米”字形高铁网建成一年来,该局累计发送旅客1.1亿人次,其中今年“五一”假期发送旅客较2019年同期增长31%,单日发送旅客创下历史新高。
以杂技闻名中外的濮阳市,曾因不通高铁让客商心向往而力不足。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一年来,前往濮阳观看大型杂技剧目《水秀》表演的人数增长约3万人次,较往年同期增幅达14%。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全市新签约项目约145个,涉及医药、耐火材料、化工等多个行业,总投资达1600亿元。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河南省近年来从顶层设计上坚持“项目为王”,高标准研究编制交通领域五年及中长期规划,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一年开两条,两年开四条”的“河南速度”一度领跑全国高铁建设。
目前,河南全省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共83个,总投资6646.9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566亿元,占比约53.7%。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为河南经济发展积蓄强劲势能。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随着铁路“拓展成网”、机场“强枢增支”、高速公路“13445工程”、水运“通江达海”等重大工程的推进,到2025年,河南将基本建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30万公里以上,基本实现“三通三覆盖”,即县县通双高速、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4.5米宽硬化路,高铁出行、民航服务、综合枢纽场站市市全覆盖。
3月8日,工作人员在宇通新能源厂区高端及海外承装车间里作业 李安 / 摄
开放更前沿:深度融入双循环
郑州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院初步测算,到“十四五”末,河南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将年均服务15亿人次旅客的无缝换乘,承接4亿吨货物的高效转运,拉动50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枢纽建设,并通过综合交通枢纽带动航空、高铁、临港等特色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
“枢纽经济正在从内深度整合全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向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级主任科员郑广建表示,夯实枢纽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还需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的障碍。
不久前,郑州海关推出22条硬核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在畅通进出口物流方面,聚焦提升口岸物流效率,全力支持航空口岸、铁路口岸、邮政口岸发展;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聚焦监管模式和流程优化,服务外贸企业和重要商品进出口;在帮助企业减负增效方面,聚焦“政策找人”,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守法便利通道;在服务外贸创新发展方面,聚焦开放平台和新业态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中,源自郑州经验的“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改革事项入选。这一改革有效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重复填报、多头申报难题,将助推全国航空物流业信息化改革。
让枢纽经济发展更具韧性、更具张力、更具优势。今年4月以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等部门组建4个工作专班,分赴广东、浙江、上海等前沿地区,走访政府、企业、大学、政务大厅、产业园区,在调研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形成《关于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3个专项改革方案。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加快构建“1+3+N”的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开展一场触及实质的制度机制创新,从深层逻辑上真正破除堵点,全面激发改革的叠加放大裂变效应。